基督教

[奇文共赏]美自由派民調公司調查「上帝的管理表現」捱轟


来源:http://www.gospelherald.com.hk/news/wor-2516/

来源是基督日报(香港)。

位於北卡州傾向自由派的公共政策民意調查公司(Public Policy Polling)日前抽樣調查美國選民對國會兩黨的表現評價,其中竟有幾條問題詢問選民對「上帝的管理表現」的看法,引起基督徒強烈的反應。

該民意調查在7月15至17日期間通過電話抽樣訪問了全國928位登記選民,包括民主黨、共和黨和中立派人士。調查問卷共有16條問題,第7至10道問題 詢問受訪者「如上帝存在,你是否滿意祂的表現呢?」、「如上帝存在,你是否滿意祂在處理自然天災方面的表現呢?」、「如上帝存在,你是否滿意祂在管理動物 方面的表現呢?」、「如上帝存在,你是否滿意祂怎樣創造宇宙呢?」。

21日發佈的調查結果發現,52%受訪者表示滿意「上帝的表現」,只有9%認為不滿意,另有40%左右說「不肯定」。超過6成自稱為保守派人士對「上帝的表現」滿意,比例非常高;自稱為自由派人士而滿意「上帝的表現」的比例亦達到54%。

數據亦顯示,30歲以下的成年人有67%滿意「上帝的表現」,但亦有18%表示不滿意。相對其他年齡層,分別表示「滿意」和「不滿意」上帝的表現的人比例 亦為最高,這象徵了30歲以下的成年人對上帝的看法存在著很大的反差。相反,在65歲以上的長者中,只有40%滿意「上帝的表現」,而覺得「不肯定」上帝 做得怎麼樣的人達到32%,這是所有年齡組別中比例最高的。

當被問及上帝在處理自然天災、管理動物及創造宇宙這些事情上的表現如何,受訪者表示最滿意上帝創造宇宙的工作,滿意與不滿意比例是76% 對 5%。至於上帝處理自然天災及管理動物的「得分」,分別是50%及56%。

該公共政策民意調查本來是為了查考選民對國會兩黨以及總統候選人的表現評價,但竟加上了有關「上帝的管理表現」的問題,引起了傳媒的關注。

Atlantic Wire時事評論記者指出:「從比較積極的角度來看,眾議院議長約翰.貝納(John Boehner)、國會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全都在同樣的調查中得到33%支持率,其實上帝比他們都更受選民歡迎。」

大批網民就此調查議論紛紛。在CNN新聞的留言中,可以看到無神論者、非基督徒及基督徒展開激辯。

對於上帝的表現得到選民「良好的評價」,Chaz留言說:「我們不但要給神滿分,而且要獻上我們的敬拜和讚美。神創造我們,並且把祂的獨生子耶穌賜給我 們,已經配得我們100%的評價。」另有人質疑說「我們在地上的這些人是誰?有什麼資格來審判神?」,有人則指出「神不需要我們的這種認可…人對於神的能 力、智慧、真理和目的都理解太少了。人來衡量神等同單細胞生物想要衡量人類一樣」。

一些回應者認為世界上既然有這麼多的混亂和痛苦,即表示神不存在或者祂是一個很壞的神或者祂根本不關心。對此,有自稱One of Gods Followers回應說:「我想我們應該為一切來感謝神,祂賜給我們這個地球和家庭。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問題不在於神。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犯,所 以想把人的過犯都歸給一個人。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要向神禱告,祈求祂的幫助來保守我們所擁有的,而不是閒著來看這些無聊的調查和文章。」

217 智能设计与伪科学


我在校园几次遭遇传教的基督徒,当得知我是理科生之后,都喜好向我介绍智能设计理论,似乎该理论特别科学。但是,智能设计,是伪装成科学理论的上帝创世论,归根结底就是伪科学。这里暂且不讨论那些经过高度抽象化的智能设计理论。我们要以那些在前线工作的传教士所理解的智能设计作为文本。

案例1,一男一女的传教士组合拿出一本彩色的小册子(我收藏了三本类似的小册子以供消遣),上面某页试图以细胞为例支持智能设计理论。该页提到每个细胞(其实是一个真核细胞,属于细胞里面比较复杂的种类,但是该小册子没有提及这个情况)都有多少个零件,并假设每个零件出现的概率为多少多少(反正小于一),然后以乘法原则算出极小的概率。男传教士说,这么小的概率,说明它自然进化出现的概率是很小,意味着设计者,也就是上帝的存在。先不说小册子为什么不挑复杂度小得多的原核细胞,就说其概率计算的过程完全忽略动态过程,相当幼稚。即使你算出概率足够小,也丝毫不证明背后就一定有设计者存在。

案例2,又是一本小册子。作者这次挑了细菌的鞭毛开刀。原文片段如下:“鞭毛是由大约40种蛋白质组成的⋯⋯令人惊讶的是,鞭毛在20分钟之内就可以自行组装完成!⋯⋯细小的细菌鞭毛能够把40个组件按照次序准确地自行组装,还可以运作得很好。为什么鞭毛可以做得到呢?科学家想破了头也想不通!你认为怎样?细菌鞭毛是碰巧产生的,还是经过设计的呢?”

如此草率的论证方式充分体现了智能设计的伪科学本性。

但这么一个伪科学,因为教会势力够强大,在美国的有些中小学居然能和进化论一同教授,甚至有智能设计取而代之的情况,也难怪某些无神论者坐不住。

注:那三本小册子标题各不相同,但均由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New York, Inc.。

注2:谁说宗教和科学不矛盾来着?可否根据上面的情况重新解释一下?

[share]梁文道:新无神论的崛起与警号


[先行评论]我对梁文道之文章的主要不满,在于他太过恪守政治正确(也意味着他只向政治不正确的观点开炮),因此大家可以预料到他在的立场,但他对形势的理解却是很值得参考的。新无神论是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运动,其目的是要运用科学主动出击铲除宗教,领军人物包括极其著名的科学家Richard Dawkins。我同意新无神论运动的基本观点,但极其怀疑只凭借科学去取缔宗教的可行性。科学不为人生提供价值,此乃其天生的“缺陷”,而这样的缺陷只能用哲学补足。所以科学+哲学的组合拳才是新无神论应该依赖的武器。而事实上,新无神论的某些领军著作似乎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其实质却是二流哲学。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782760100e5kx.html

最近兩年有一個很值得大家注意的現象,那就是許多著名的公共知識份子和學者紛紛出版專書來攻擊宗教,甚至公開宣導“新無神論”。例如由左轉右的美國評論家希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就在2007年出版了一本新著《神不偉大:宗教如何毒害了所有事物》,舉世知名的演化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則在去年推出了轟動知識界的《神之妄想》,同年尚有認知哲學家丹尼特(Daniel Dernert)的《破解邪惑》,把信仰形容為人類大腦裏的病毒,法國最暢銷的哲學家昂弗萊(Michel Dnfray)便乾脆把他的新著命名為《無神論宣言》。除此之外,一群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學者更組織了一個叫做“The Brights”的國際機構,致力於“破解迷信”的運動。

凡是敏銳一點的觀察家,想必都能感到這是自從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反宗教力量集結。這個奇特的現象當然不是無緣無故自己冒出來的,在它背後是一個廣闊而緊迫的現實環境。

曾幾何時,很多人相信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現代世界”,而現代世界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世俗化。加拿大哲學家泰勒言簡意賅地把“世俗化”定義為“這個世界的 秩序不再依賴於一套超驗的原則,尤其是來自宗教的超驗原則”。簡單地說,我們相信政治秩序、經濟活動乃至於一切社會組織方式都和宗教脫鉤了。國家存在的目 的不再是為了使百姓過上道德良善的生活,打工仔努力工作、商人用心經營,為的就是牟利卻非榮耀上帝,宗教不再是社會活動的重心,它們只不過是一種個人生活 的指導和私人興趣的追求罷了。

可是這種簡單的假設與時代特徵的模糊總結卻漸漸受到了挑戰。上個世紀70年代伊朗的伊斯蘭革命頭一次令西方知識份子驚覺神權政治原來還是一種選擇,而福音派基督徒與天主教保守派在亞非拉的急劇增長則讓大家發現“一個南方基督教世界的來臨”。於是,世界的再著魅(the re-enchantment of world)和現代社會的“去世俗化”就成了令人關注甚至擔憂的新說法了。

擔憂?是的,“9·11”之後的世界局勢似乎證實了一些學者的猜測,那就是一場全新的宗教戰爭即將到來。一方面是部分飽遭誤解與歧視的穆斯林日趨激進,視 西方世俗社會如天仇;另一方面則是結合了美國新右勢力的基本教義派基督徒,他們毫不諱言伊拉克戰爭是新一輪的“十字軍”。在劍拔弩張的對峙態勢之下,自省 與對話的聲音顯得格外微弱。

與此同時,許多與信仰有關的議題也成了各種宗教和所在社會的矛盾焦點。在法國,信奉伊斯蘭的女學生能不能戴頭巾上學,是個人人權與國家根本原則的衝突;在 義大利,墮胎是否合法,乃天主教生命觀與婦女權益的衝突;在丹麥,媒體能不能刊載先知畫像是宗教尊嚴與言論自由的衝突;在美國,學校可否在演化論以外傳授 創造論,是科學的真理和多元主張的衝突;在伊朗,女子能不能在現場看國家隊的足球賽則是傳統戒律與現代民族主義的衝突。近似的例子,我們還可以無窮地列舉 下去,直至填滿一本書。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底下,新一輪的無神論運動出現了。文首所列的那幾本書,各有精彩的論點,也各有不足與疏漏之處,但我不可能在此詳加探討,而且這也不是我 想做的,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它們共同體現出的一種情緒。自上個世紀的90年代開始,尤其自“9·11”事件之後,國際知識界還頗有一種調解矛盾促進相互認 識的努力,很多偉大的知識份子和神學家都想告訴大家,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並不全是恐怖分子,基督教也不一定冥頑不靈地認為《聖經》的每一個字都該照字面的意 思去解釋。這種論述非常多,也非常有意義,可惜地球轉得太快,清醒的聲音永遠跟不上事情的發展。於是有些人就失去耐性了,他們索性把矛頭對準宗教信仰本 身,覺得它是萬惡之源。就以“The Brights”這個鼓吹“自由思想”和“棄絕超自然迷信”的組織來說,其中不乏一些本來對宗教態度還算相當溫和的人,可是他們現在卻認為宗教只剩下審美 的價值了。

前幾年那種批判力量的目的之一是把宗教和它們內部的基要主義切割開來,希望大家不要把什麼東西都混為一談;如今這股新無神論則教大家做人要放聰明點,不管它開明或保守,總之就不要信任何宗教,因為大部分的信仰終於都會走上基要主義的激進道路。

我們都該留心這場運動的走向,因為它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充分顯示歷史並不像福山當年所說的那樣終結了。冷戰的結束確實為老一代意識形態之戰畫下了句號,可 新型的意識形態之戰卻又隨即登場,並且遂漸升溫,使得最理性的人也耐不住性子了。在這樣的時勢裏,我們更加需要自省,何以為人安身立命的宗教成了某些人眼 中的病毒?我們更加需要對話,何以“十誡”的第三條明明叫人“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的上帝”,如今卻有那麼多人打著上帝的名號去攻擊他人,拒絕聆聽任何不同 的意見呢?

197 地图炮几则


不相信有神论的,不一定就是无神论者;同样,不相信无神论的,不一定就是有神论者。这是因为,不信神,跟相信神不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既不是无神论者,又不是有神论者的,可以被称为“无所谓者”。无所谓者也许从未接触过信仰问题,也可能是没仔细想过。可是,一些无所谓者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却没意识到无神带来的所有后果,不足以称之为无神论者。要确信世界上没有神,跟确信世界上有神,其实是同一个精神追求的两面。同样地,一些有神论者也只是些不自知的无所谓者。人们目睹某些不信神的人突然转变为虔诚的教徒,于是感到大惊。事实往往是,一个无所谓者转变为有神论者。这种转变是没什么稀奇的。一个没深入想过神的问题的人,当突然面临这个问题时,偏向哪一边都是正常的。有时候,这种转变根本没有发生,无所谓者还是无所谓者,只不过变得好象是信神一样,实际上是个假冒教徒。

有些电影会搞得很抽象很隐晦很深奥,含有大量象征。象征背后可能有东西,可能只是个空符号。有些东西只有通过象征或隐喻才能领会,在这个时候使用何种表达方式都是正当的。有时候只是在卖弄,就像是文艺青年写的文章,像是镀金的手枪,重点不是能射出子弹,而是镀金,而且这种枪用起来往往不是很顺手,又像是一把带有红外线瞄准器的狙击步枪,却只射BB弹。《立方体》(Cube)就一例。封闭的环境,似乎含有深意的角色设计(天才疯子加上若干有代表性的职人),煞有其事的数字。但这很可能只是以符号建起来的空中楼阁,缺少来自更深层的支撑,或是抽象布景板,背后没有东西。如果Cube确实是个装B的文艺青年,那么狗尾续貂的前传《立方体零》就把它的装B大计出卖了(零就是一部烂片)。

179 摘录


全部摘自尼采的《偶像的黄昏》:

“倘若一个人拥有了他生命的为何?,就几乎能容忍所有的如何? 人并不追求幸福;只有英国人这么做。”

“谁要是不懂得把他的意志置入事物,他至少要把一个意义置入其中:这就是说,他相信,已经有个意志置身其内(“信仰”的原则)。”

“从前,人们把变化,转换和生成,统统看成假象的证明,看成某种会把我们引入歧途的事物存在的标记。今天,我们相反地看到,恰恰是理性和
偏见迫使我们,设定统一,同一,持续,实体,起因,物性和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自己卷入谬误,强制我们陷于谬误:根据我们这里的一种严格的复核,我们对此十分肯定,即此处有谬误。”

“语言中的”理性”:一个多么具有欺骗性的老妪!我担心,我们无法摆脱上帝,因为我们还相信语法……”

“……就是在政治中,现在敌意也得到升华, 变得更明智,更审慎,更宽容。几乎每个党派都领会到,它们那自我保存的利益所在,正是反对党力量不衷;而这对大政治同样有效。特别是一个新的创造物,比如一个新的帝国,比之需要朋友,更需要敌人:只有在对立中,它才感到自己是必要的,在对立中它才成为必要……”

“……上帝喜爱的圣人,是那个理想的阉人. .”

“对此的心理学解释——把某些陌生的东西归溯到某些陌生的东西上,使人轻松,满足,此外还有-种权力感。伴随着陌生之物的是危险,不安,忧虑一一一第一个冲动就是消除这种令人难堪的状况。第一原理:有一个解释比没有好。因为归根到底牵涉到的仅是摆脱压抑人的表象的愿望,人们就不怎么严格地对待摆脱它们的手段:陌生事物借此宣布自己为已知的第一个表象,让人感到如此舒适,以至于人们把它”当作真实的”。(“力量的”)快感证明是真理的标准。原因的冲动,也就是由恐惧感决定和激起。”为什么?”的问题,只要可能,就不该是为了原因自身的缘故而提供原因,相反是原因的一个种类一个令人宽慰、解脱和轻松的原因。某些已知的事物,被经历过的事物,作为原因被录入记忆的事物,是这种需求的第一个结果。新的、未经历过的、陌生的事物,被作为原因排除在外。一一也就是说,被寻找的不是某种作为原因的解释,而是某种被挑选的和受偏爱的解释。借助这类解释,陌生的、新的和未曾经历过的感觉,能够最迅速和最频繁地得以清除, 最通常的解释。结果是:某种原因的设定愈来愈占优势,集结成系统,最后取得支配地位,这就是说,简单地排除了其他的原因和解释。-二银行家主刻想到”生意”,基督徒立刻想到”罪孽”,姑娘立刻想到她的爱情。”

“道德和宗教的全部领域可归到这个幻想的原因概念之下。对于令人不快的总体感觉的”解释”。同样的感觉由仇视我们的生灵(凶恶的幽灵:最著名的案例一一歇斯底里作为女巫的误解)造成的。同样的感觉是由不能认可的行为造成的(“罪孽”感和”邪恶”感被归咎于一种生理的不愉快人们总能找到对自己不满的理由)。同样的感觉被造成,作为惩罚,作为对一种我们不该做之事和不该是之人的惩罚和清偿(被叔本华以公开的形式概括为一个命题,在此之中道德作为其本身、作为生命那实际的投毒者和诽谤者出现) :每种巨大痛苦,不管它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都表明我们理应得到;因为,倘若我们并非应得它,那么它就不会光顾我们。同样的感情被造成,作为轻率、结局糟糕的行为的后果(情绪,感官被设定为原因和”有过失”;生理的紧急状态借助其他的紧急状态被解释为”理应得到”)。一对令人愉快的总体感觉的”解释”。同样的感觉由信任上帝造成。同样的感觉由对善行的意识造成(所谓的”善良”,一种生理状况,它有时同一种顺利的消化酷似得难己区分)。同样的感觉由事业的成功结局造成(一一天真的错误推断:一项事业的成功结局根本不能给一个忧郁症患者或者一个帕斯卡带来令人愉快的总体感觉)。同样的感觉由信,爱,盼望造成基督教的德行。事实上,所有这些臆想的解释都是结果状态,似乎是乐意或者不乐意之感觉的一种错误的方言翻译:人们处在希望的状态里,因为生理的基本感觉重又变得强大和丰富;人们信任上帝,因为充裕和强大的感觉给他带来安宁。一一道德和宗教完全属于谬误的心理学:在任何单个情况中,原因和效果被混淆;或者真理被同信以为真的东西的效果混淆;或者意识的一种状态被同这个状态的因果关联混淆。”